重庆一中科技达人斩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银奖
[日期:2016-08-20] 来源:华龙网  作者:王晓易 [字体: ]

两位选手与指导老师合影 重庆一中供图 华龙网发

 

展台前的王炎钰 重庆一中供图 华龙网发

 

展台前的任天行 重庆一中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8202015分讯(蒲思静)819日下午,重庆一中科技指导老师李麒麟与两位参赛选手带着喜讯从上海归来。在刚刚结束的第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重庆一中学生王炎钰与任天行的科技创新成果,分别摘取全国金奖和银奖。其中,王炎钰还获得了周培源科技创新专项奖。

此次大赛共来自全国34支代表队,近500名青少年、200名科技辅导员,以及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15个国家的70余名国际代表参与。王炎钰与任天行两位同学的作品从全国近5000项创新成果中脱颖而出。经过科技专家的初评后,仅349个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及200个辅导员科技创新项目入选终评。

 

现场巧应变创新研究成果获评委青睐

此次大赛共分为现场展示和评委答辩两个环节。大赛历时5天,经由来自全国各地及英、美等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20位科技专家组成的终评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的材料进行审阅、现场问辩和综合素质测评等。

此次参赛,王炎钰的作品为《探究一种可被人体吸收的新型金属骨植入材料》,而任天行的作品为《功能化纳米金属颗粒增强聚乳酸材料及其抗菌性能研究》。在作品展示的过程中,为了让大家了解自己的作品,王炎钰与任天行两位同学在各自的展位上,不断地向前来询问的参观者作解释和说明。

任天行坦言,在接受第一个评委的参观询问时,自己还有些小紧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渐渐进入了状态。出于对研究作品扎实的了解程度,两位同学在展示中也越来越富有激情和自信。经过一天半的作品展示,最终,王炎钰的作品获得了专家评委的青睐,荣获周培源科技创新专项奖。

在结束了作品展示环节后,大赛进入评委答辩环节。评委围绕参赛作品的材料进行审阅、现场问辩和综合素质测评。说起答辩的经历,王炎钰还显得很激动。这一环节应该是收获最大的,因为评委不仅会针对作品进行提问,还会给予可行性的建议,这让我对自己的研究项目有了新的启发

 

她是学校的舞蹈队员研究的初衷源于妹妹骨折

从小,王炎钰就对科技有着浓厚的兴趣。在重庆市大大小小的科技节上,都能看到王炎钰的身影。不仅如此,王炎钰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生,从小学习舞蹈的她,还是重庆一中舞蹈队的一员。

在此次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王炎钰探究的是一种可被人体吸收的新型金属骨植入材料。该材料对解决当前可降解生物镁合金普遍存在的降解过快难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在生物医用植入材料中显示出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谈及自己研究的初衷,王炎钰表示,研究想法都来自于自己的生活。妹妹不小心骨折后,植入的钢筋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看到这样的场景,王炎钰萌生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用一种可降解的材料来代替钢筋,以减少病人痛苦,避免二次手术呢?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王炎钰找到了学校的科技指导老师李麒麟。在李麒麟老师的推荐下,王炎钰进入国家镁合金材料技术工程中心,开始了持续一年的新型金属骨植入材料研究。谈及获奖心情,王炎钰说:更看重自己在科技比赛中的锻炼和收获,成绩是次要的

 

他进行近百次实验只为找到最好的改性技术

来自重庆一中201812班的任天行,是重庆市雏鹰计划的一员。一直以来,任天行对化工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确定研究方向时,任天行选择了将聚乳酸材料作为研究对象。

为了改进聚乳酸材料抗冲击性弱;耐热温度较低;抗菌性差的缺点,任天行做了不少努力。任天行表示,由于自己刚上高一,相关知识储备还不够完善,只能边研究,边学习。每天,任天行都要查阅大量资料。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任天行决定采用金属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并研究了ZnOTiO2 Ag 等几种代表性金属纳米颗粒对聚乳酸的共混改性作用。本以为这样的方法会对聚乳酸起到明显的改性效果,但实验的结果却不尽人意

为此,任天行开始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经过近一个月的反复实验,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任天行发现接枝乳酸活化和稳定的金属颗粒在聚乳酸塑料中的分散性优于单纯的混合改性。至此,任天行的研究有了质的突破。

经过这一次的比赛,任天行觉得收获满满。在项目的准备过程中,我学习到了许多的新知识,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在作品展示的过程中,也锻炼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未来,任天祥还将继续进行聚乳酸材料的研究,争取有更大的突破。

据指导老师李麒麟介绍,重庆一中的科技教育有着60多年的传统,形成了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科技四小活动模式。近年来,又与重庆大学等高校合作,借助高校的高端实验室和师资,开展雏鹰计划等合作项目,为科技创新拓展了新方向。

 

 

 

录入:陈苏 | 阅读:

重庆一中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