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3-08] | 来源:校团委 作者:文字:张鑫 图片:骆勤 | [字体:大 中 小] |
学生社团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的广阔平台,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是丰富校园文化、培育和传承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的重要载体。
正值春暖花开之际,学校扎实推进新学期学生社团工作。3月6日下午,重庆一中学生社团工作推进会在图书馆第一会议室举行。重庆一中党委书记唐宏宇、副校长周鹊虹、学生处主任何勇军、督导室副主任彭树云、教务处副主任王红旗、校团委副书记张曦以及团委指导老师、各学生社团指导老师、部分学生代表参加活动,会议由团委书记戴旭主持。本次工作推进会聚焦新学期社团建设,以助于学生社团规范化运行,更好发挥学生自主性和自觉性。
推进会上,重庆一中党委书记唐宏宇发表讲话。唐书记介绍了重庆一中在学生社团建设方面的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以及近年来学生社团取得的丰硕成果。新的历史时期,重庆一中秉承“尊重自由,激发自觉”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形成了“阅读与人文”“科技与创新”“运动与健康”三大板块、“思政类”“文学类”“语言类”“艺术类”“自然类”“益智类”“科创类”“球类”“棋类”九大类别、40余个学生社团,参与社团的学生人数达到1000余人。唐书记强调,学生社团在丰富校园生活、增长学生能力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会上,唐书记还对学生社团工作提出了建议,并表示学校将全力支持社团工作,为社团工作和活动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团委书记戴旭向社团指导老师和学生代表介绍了重庆一中社团管理办法与评价方案,以规范社团建设,推动社团高质量发展。其中着重提及了校团委对社团的监督管理职能,与社团活动开展、社团组织机构等具体要求,也对学生社团量化评定与评优事项进行了说明。
会上,优秀社团指导老师代表从自身社团建设出发,向参会师生们分享了社团管理经验。
破壳社指导老师张静用“初心”“成果”“困难”“收获”四个关键词给大家做了社团分享:从成为指导老师的初衷,到疫情期间破壳社遇到的困难,后续的成长与收获……张静老师激情满满、热情洋溢的分享体现出她对社团工作的付出和对学生工作的热爱。
艺术团指导老师李珊从科学性、向心性、自觉性、专业性、创新性五个方面,展现了艺术团近几年的优秀成果,也分享了社团运作的宝贵经验。校艺术团多次获得国家级、省市级等多项荣誉与表彰,展现了重庆一中学子的风采。
科技社团指导老师金晓凌则以“科技社团的现状与展望”为题进行了自己的分享。金老师提出,科技社团从筹备初始,就坚持践行学校“尊重自由、激发自觉”办学理念,基于学科基地建设平台、市区级精品选修课等积极开展社团活动,以科技育人、数字育人。
针对三位优秀社团指导老师的分享,周鹊虹副校长进行了点评。周校长充分认可指导老师的工作情况,肯定了学生社团工作的成效,并对新学期社团工作的开展表达了美好的希冀与祝福。
重庆一中在学生社团建设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早在1944年,重庆一中就有“针与真”壁报社,是在地下共产主义组织领导下学生自发成立的社团,1952年更名为“毛泽东思想研讨会”,1989年更名为“邓小平理论研究会”,2009年更名为“重庆一中党建社团”。重庆一中高57级校友李惕碚,曾是重庆一中毛泽东思想研讨会会长,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重庆一中高68级校友刘鹏,曾是重庆一中毛泽东思想研讨会会长,曾任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尹明善校友曾是1958年篮球社的社长,因为自身专业素质的过硬,最后还以学生身份担任了学校女子篮球队的客聘教练。著名作家、原深圳市作家协会主席彭名燕等曾经是重庆一中文学社团的组织者。
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一中学子在学生社团这个重要的锻炼平台上参与、学习、成长、成才,社团文化也成为了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0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