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重庆一中初中优质课大赛完美落幕
[日期:2017-04-14] 来源:教科室  作者:陈昌银 [字体: ]

2017411-13日,为期三天的重庆一中春季初中优质课大赛在重庆一中寄宿学校渝北校区顺利举行 413下午,优质课大赛总结暨表彰大会在渝北含弘楼2012多功能教室召开。教科室谭顺福主任、周鹊虹主任、周鹏副主任、申萍副主任及校区负责人赵彦华主任、沈清敏副主任及分校青年教师共计一百多人参加了会议。大会由教科室副主任申萍主持。


表彰大会现场


本次大赛共有7个学科的10位教师参加了比赛,学科涉及广泛,听课人数众多。经过评委们的认真听课和评审,共评选出了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并评出了最佳教学设计奖、最佳课件制作奖、最佳教学风度奖、最佳教学创新奖四个单项奖。期间除了校内教师听课外,还吸引了共同体学校的教师前来听课。

首先,教科室谭顺福主任公布了比赛结果,并对本次优质课大赛中评委们的辛勤付出和参赛教师以及在背后默默支持的老师们表示感谢。他说重庆一中优质课是一个传统项目,有很多的青年教师从这个平台走向成熟,走向成名,走向成长,优质课的目的是促进学校教学的最优化,因此淡化了竞赛成分,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做充分的准备和打磨,凡是整个教研组重视,教研组长精心组织和准备的课就会取得优秀成绩,而凡是没有经过打磨的,没有经过精心准备的,它都会在课堂上出现不应该出现的现象,所以希望青年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要踊跃去听课、评课,在评课中成长,通过优质课的促进,达到随堂课的最优化。



谭顺福主任宣布比赛结果


白薇老师代表理科评委做点评。白老师逐一对参赛教师进行了评价,认为青年教师要学会钻研教材,学会对教法学法的钻研,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仔细地钻研教材,忠实于教材又深入挖掘教材,最后升华教材达到适合学生的高度;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以生本教育为宗旨,要尊重学生,要找到学生问题的根源,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在上公开课的时候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应对课堂里的突发情况,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要进行预判并想好对策,要多磨课,多操练,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完善;上公开课的教师的教态要自然、从容、有感染力,要从内心深处热爱教育教学、热爱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理科评委白薇作点评


张善斐老师代表文科评委做点评。张老师首先肯定了参赛教师的有点:基本功扎实,学科素养深厚,课堂脉络清晰,教学环节精妙,然而作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学内容的价值点应避免“错位”,做到文本价值的最大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扮演的角色,防范“已教代学”,真正用“智慧点燃智慧”;教学环节的设置应更有效益,不能“只求同不存异”、“只评点对错不分析思路”、“只抽举手的不管不会的”,要从“文本”回归“生本”;教研组也要利用好“公开课”来提升整体的教学水平,整个教研组要同心协力、群策群力,大家一起有创意的出创意,有经验的出经验,用“优质课”促进教研活动的深化。



文科评委张善斐作点评


随后,周鹊虹主任也做了指导发言,他提出了三个问题,希望青年教师在已有10节课的样本基础上,能够进行更多更深的思考。第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三大问题:教谁、教什么、怎么教。我们往往关注的是怎么教,而最重要的是教什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三个步骤:裸体化的思考(自己的教学经验)、搭梯子的思考(借助资源、文献、资料)、设计化的思考(根据学生的水平能力及需求、研究课标考纲及教材)。第二,教学方式的选择,内容的凸显与元素的重组,转化为任务,而任务的呈现流程,符合科学的规律,任务的具体设计,包括活动导向、内容导向、探索导向、感知导向、体验导向、表达导向。任务要封闭和开放相结合。第三,教学逻辑的选择。课前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经得起逻辑论证、经得起推理,教学的组织流程符合逻辑,具有科学性,常规的教学逻辑有6个步骤,暴露、凸显、分析与研究、解决、迁移、反馈。而在课堂中也有非逻辑的存在(灵感、想象),但最终它也要符合逻辑的过程。最后,周主任建议老师们在课堂中要关注细节,在设计时,要符合逻辑并把之养成习惯,在课后也要多读书,除了偏向于本学科的书籍外,也可以读一些教学论的书籍。



周鹊虹主任作教学方法指导



参赛教师合影

 

附录:

2017年春季初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董曜辉  何坚强   


二等奖:

    韩一嘉     黄林彬  罗伟凤   


最佳教学设计奖:杨           最佳教学创新奖:何坚强

最佳教学风度奖:韩一嘉          最佳课件制作奖:董曜辉






录入:陈苏 | 阅读:

重庆一中微信公众号